这是精英荟萃的舞台,这是创新创业的沃土。
硕果累累的金秋,泰山之旁、黄河之畔,第六届中国(济南)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美丽的泉城济南,开启了终极较量。各预赛区评选入围的240个项目纷纷登台亮相,经过路演答辩、专家评审、综合评定等环节最终将决出大赛获奖项目。
中国(济南)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已经连续举办6年。自2018年以来,大赛已累计落地项目362个,引进22个院士团队及各类人才2200余人,高层次人才竞相涌现。经过6年的精心耕耘,中国(济南)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全市层次高、影响大、辐射广的创新创业赛事品牌,吸纳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窗口,为济南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6年坚持,济南持续推动创新创业,也让众多人才不断脱颖而出。
“公司在济南已经安顿下来,基础都打好了,现在跟很多合作方达成协议,并在逐一落实。”在怀思科技办公区,山东怀思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图川踌躇满志地说。
怀思科技是济南“双创”结出的一颗硕果。2021年,团队领军人才、马来西亚籍科学家陈图川,因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与济南结缘,并第一时间将项目落地在这座自己此前从未到过的城市,从而开启了与济南的双向奔赴之旅。
像陈图川这样来到济南、扎根济南的人才还有很多。
2022年,受朋友邀请,韩国成均馆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金真求带着项目“提高抗震性能的多狭缝阻尼器”参加了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,并获得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组三等奖。赛后,金真求领头创立了安泰美克(山东)工程技术有限公司,主要从事新建建筑减震及既有建筑加固技术的研发、应用及推广,并在济南市历下区落地。
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创业的韩国人,金真求在济南感受到了信心和归属感,他说。“我也期待着有更多的优秀人才,能选择济南作为自己工作的起点。”
“我们希望全球的创新创业人才都能到大赛平台上一显身手,同样希望涌现出一批首创项目、颠覆性技术和优质团队,助推济南高质量发展。”中国(济南)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相关负责人说,“我们将以大赛为契机,力求以赛聚才、以赛促研、以赛兴业,以更大力度、更广范围、更宽领域招纳天下英才共谋发展大计。”
“人”是主心骨,“才”聚事业兴。
近年来,济南全方位培养、引进、用好人才,出台人才政策“双30条”,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,聚力打造“天下泉城、人来无忧”全周期服务体系,加快建设“热带雨林式”人才发展生态。截至目前,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267万人。
“以前来济南的时候都说去济南,现在我们变成了回济南,感觉济南有我们的家,有我们的家人。”泉城金卡A类人才,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、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说。
在人才政策“双30条”的高层次人才分类中,A类属于国内外顶尖人才,享有省市提供的一系列订制化、个性化人才服务措施。便捷的服务和优质的待遇,是陈飞勇选择留济的原因之一。
举全城之力,真心爱才、倾心引才、精心用才,用制度引人、用温暖待人、用事业留人。济南千方百计搭建广阔舞台,请人才站“C位”,让泉城高质量发展有了无限可能和期待。
泉城人才服务金卡是面向济南市各类人才配发的专属服务凭证。有了这张卡,就能对应享受我市推出的绿色通道服务和市场专属服务。D类以上人才持卡可在创业投资、医疗保健、交通社保、出入境、户政等方面享受高效专项服务。目前,绿色通道服务已经从最初的10大项增加到现在的19大项,有2000余个具体服务事项……
目之所及,皆是济南以“礼”相待的优厚人才政策。
“在济南创业期间,济南市区两级政府给了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,提供了资金、场地、政策等方面的支持。”山东幻彩动漫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EO钱鑫感慨道。为推动人才政策“双30条”落到实处,济南及时出台配套实施细则,通过济南人才网、“海右”人才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人才政策指引,不断提高政策的知晓度。同时,建设“数据才智”人才大数据平台系统,自动核验比对人才信息、匹配个体人才政策,推行政策找人、免审即享服务,让政策与人才“无缝衔接”。
贴心服务之下,人才的创造力也被最大限度激发出来。10月26日-28日,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,济南遴选出的55个博士后团队项目有28个团队项目获奖,其中,金奖3名,银奖7名,铜奖6名,优胜奖12名,获奖率超50%。
一切政策的制定、一切平台的搭建、一切活动的举办,只为让各类人才的才能得以施展、创造力竞相迸发。
在爱思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彭立增看来,济南的人才政策通过不断优化更新,正越来越受高层次人才青睐,“人才政策的持续优化其实也是为民营企业引才留才节省了成本,让民营企业更有底气向高层次人才抛出‘橄榄枝’。”
在济南,像这样因才而兴、因才而强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如今的济南,重才敬才的风气更加浓厚,吸才聚才的土壤更加丰饶,正成为四海英才的向往之地。济南也将始终秉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的理念,聚焦人才所思所想、所需所盼,为广大人才持续提供更暖心精细的文化服务和更优质的发展环境,全方位提升人才的获得感、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木茂而鸟集,水积而鱼聚。”通过六届大赛的积累,“请进来”+“走出去”的精准引才模式已日臻成熟,实现了人才项目与城市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。一个个参赛新创意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,一条条产业“新赛道”开辟未来新前景。创新创业大赛搭建起思维碰撞、交流合作的舞台和平台,成为创新激扬新动能、创业促进就业的一个生动缩影。